close

10346598_818005644917106_1999883619775594700_n  滅鼠日成猛禽忌日 農委會取消「滅鼠週」保護老鷹

 

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是「全國滅鼠週」,但同時也是大型猛禽的忌日,去年屏東科技大學首次發現,保育類的老鷹、遊隼等,體內含有老鼠藥成分,農委會防檢局從善如流,今年宣佈取消實施30多年的滅鼠週,改由農民平日自主管理,避免單一時間投藥,誤毒大型禽類,明年更計劃取消所有老鼠藥補助,讓猛禽保育人員大為振奮。

投放老鼠藥,保育類老鷹、遊隼都受害

目前台灣最常用的老鼠藥為「可滅鼠」,屬於抗凝血劑老鼠藥,也就是讓老鼠的血液無法凝固,造成身體虛弱、緩慢內出血,大約5~10天後死亡,如果大型猛禽在這段時間捕食老鼠,或老鼠屍體,等於間接吃下老鼠藥。

國外已有許多老鼠藥造成猛禽中毒的案例研究,台灣卻付之闕如,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和屏東野鳥學會去年送驗8隻猛禽和1隻吐血溝鼠,意外發現有5隻猛禽驗出「可滅鼠」成分,其中一隻在東港死亡的黑鳶(老鷹),體內老鼠藥濃度更接近文獻上的致死劑量。

根據防檢局資料,台灣從日據時代就開始系統性防治野鼠,民國68年整合衛生、環保單位,統一選定秋末作物收割完的時間,訂定「滅鼠週」,原意是為了引誘老鼠在這段糧食空窗期,食用含有劇毒的老鼠藥;但因投藥時間太密集,間接讓吃老鼠的動物也受害,猛禽界多次呼籲分時、分區投藥。

防檢局規劃明年全面取消老鼠藥經費

討論多年後,農委會終於在今年決定取消全國滅鼠週計劃,由各地方政府自己規劃防治野鼠。

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,一部分是因外界對老鼠藥有疑慮,取消統一防治期,可以分散鼠藥投放空間和時間;一部分是因農委會一直想要降低資材的補助,其實農民平常就要做好鼠害防治,不是等政府發餌。

馮海東說,防治鼠害不必趕盡殺絕,只要抑制一定的數量,除了老鼠藥,農民平常就可以在農田邊設毒餌站、放餌塊,不用到處撒藥,降低生態影響。

防檢局希望藉著這項措施,推廣農民用新觀念防鼠害,例如生態防治。馮海東坦言,上層捕食老鼠的動物若被毒死,生態恢復力較慢,但老鼠恢復時間很快,「一旦用了鼠藥,就要一直用下去。」

今年一月防檢局就和地方政府討論過,可能因滅鼠週還有一段時間,暫時未聽到反對聲浪,且地方政府還是能向中央申請配合款,發放老鼠藥;上月在林務局舉辦的草鴞保育行動平台專家會議上,防檢局允諾,預計明年起規劃取消鼠藥補助款。不過馮海東說,明年的計劃仍需再討論。

鳥會呼籲投入滅鼠研究

農委會這項措施無疑為猛禽保育打入一劑強心針,長期研究黑鳶的屏科大研究生林惠珊表示,這是正向的發展,「由地方自主防治,就會有空隙出來。」例如本來四個縣市都在同一時間投藥,現在有兩縣市早一點,兩縣市晚投,猛禽就不會到哪個縣市都受到鼠藥威脅。

但他也提醒,雖然滅鼠週後老鼠族群量會緩緩回升,但滅鼠週時數量確實會大規模下降,農民可能就是需要在這段時間降低老鼠數量,避免農作物損失,因此農政單位必須更宏觀去看國外如何防治鼠害,其實國外已有針對性較高的新藥,專門毒殺老鼠;此外,也可適度健全生態補貼,取代農藥補貼。

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說,近年鳥會不斷呼籲,在猛禽出現的區域,尤其是公有地,減低老鼠藥,農政單位也有朝這個方向努力,從每公頃1公斤的投藥量,降低到0.8公斤,高雄農業局則減少到0.6公斤。

不過他表示,台灣的滅鼠研究非常少,農委會應該鼓勵民間或學術單位,朝此研究;同時用綜合管理防治鼠害,例如以物理性的捕鼠籠配合毒餌。

文章出處 http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71684/

其他您有興趣的文章 『一堂沈重的生態課』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保育 福智 慈心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山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